新冠肺炎(COVID-19,即2019冠狀病毒病)疫情造成的人道主義代價仍在繼續攀升,截至北京時間5月14日上午11時,全球已有超過434.5萬人感染。目前已確認因該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9.7萬人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3月11日已經宣布新冠病毒的擴散爲全球大流行,這意味著它正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。迄今已有190多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。
這個頁面提供關于新冠病毒傳播的最新視覺敘事,請定期回來閱讀,我們將隨著疫情發展,每日更新相關圖表。

三月初,欧洲是新冠病毒的疫情中心,当时的疫情在整个欧洲大陆迅速蔓延,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中國大陆。
經過數周的嚴格封鎖措施,意大利的每日新增死亡人數在四月份開始出現下降趨勢,其他幾個西方國家也出現放緩的趨勢。至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,由于疫情初期即采取封鎖措施,使得每日新增死亡人數未曾達到兩位數。
然而目前仍有许多地方的死亡人数仍在快速增长。最引人關注的是新兴市场巴西、俄罗斯和印度,这些国家的每日死亡人数仍呈现上升趋势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目前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,并未显示出新冠病毒对全世界死亡率的真正影响。英國《金融時報》收集并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的超額死亡率數據(即超過曆史平均水平的死亡人數),發現某些國家在疫情期間的死亡人數比平時高出50%以上。很多國家的超額死亡人數大大超過官方公布的新冠病毒死亡病例。

在受災最嚴重的城市地區,疫情相當嚴峻。自三月初以來,厄瓜多爾瓜亞斯省的死亡人數比正常時期多了一萬人,相當于增加了300%以上。倫敦的整體死亡人數已超過平時的兩倍,而紐約市在三月中以來,其總和死亡人數更是平常的四倍以上。

在三月初,亚洲占死亡病例的六成以上。 一周之内,疫情点转移到欧洲,尽管目前该地区仍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,但现在的疫情中心已转向美国。

美國現在是全球新增確診病例數最高的國家,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百萬。在某些歐洲國家,新增確診病例數已經開始趨于穩定。
在成功阻止疫情暴發的幾個國家中,新西蘭的表現最爲突出。如今,該國每天的新增確診病例不到10個。
随着疫情在中國以外蔓延,各国政府已着手应对,实施了限制程度各异的广泛控制举措。牛津大学(University of Oxford)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学院(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)的研究人员汇集了有关一系列政府应对措施的数据——例如關閉学校和工作场所、限制旅行和集会——以生成一个严格性指数。

包括韩国和越南在内的东亚国家率先效仿中國,采取广泛的控制措施,而欧洲、北美和非洲很多国家引入严格限制所花费的时间要长得多。
印度因突然實施爲期21天的封國措施而登上該指數榜的榜首,成爲首個觸及上限100並保持一天以上時間的國家。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國經濟活动指数
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导致的中國經濟放缓已然明显,且对全球經濟造成影响。为了跟踪这些变化,英國《金融時報》针对中國經濟的放缓和初步复苏建立了自己的指标。
由于官方数据通常为每月发布,因此落后于实际活动,而且中國的数据有时被认为受到政治操纵。
利用萬得(Wind)的金融數據庫,我們已編制了一個加權指數,包含6個分行業每日數據系列。
国内經濟指标包括房地産销售面积、城市内部交通拥堵以及主要发电厂的煤炭消耗量。贸易活动以集装箱货运量为代表。
其他两个权重較小的指数则提供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信息:一个是中國电影院的票房数字,它很好地反映了消费者活动,另一个是十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。

